广告位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内容

增量金融政策加持人民币顶住外部逆风

时间:2024-11-05 08:48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9588|

在弱势盘整近一个月后,人民币汇率在11月4日强劲反弹,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日内反弹近500点,双双突破7.10大关。

国际市场渐渐增强的不确定性因素,正令外汇市场风起云涌。尤其是,本周将迎来多个全球重磅事件,各大资产屏息以待。

于外部逆风中,人民币汇率显现出定力,一方面是缘于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地生效,巩固了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底气;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外汇市场的微观基础——广大涉外企业主体,愈发重视汇率风险管理,令市场的韧性显著增强。

市场聚焦全球重磅事件

11月4日早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率先反弹,迅速升破7.10关口,为10月15日以来首次,日内最大涨幅接近500点。而在离岸人民币的强势带动下,在岸人民币同样回升明显,日内涨幅超400点。

人民币强势上涨的同时,美元扭头向下。11月4日,美元指数大幅下跌近0.7%,失守104关口。此前外汇市场热切交易的“强美元”迅速降温。

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成为左右外汇市场最新变动的主要导火索。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表示,11月4日的外汇市场行情受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从内部看,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令市场对经济复苏、市场估值修复前景预期乐观,带动外围资金趋势流入;从外部看,受“特朗普交易”预期波动影响,市场对欧元等非美货币的悲观预期得到舒缓,导致美元冲高回落。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美国经济数据喜忧交织,但整体保持韧性,对美元提供了一定支撑;不过“特朗普交易”边际降温,令“强美元”交易有所收敛。

本周,市场焦点已转向接连而来的重磅事件——美国大选的最终悬念即将揭晓,市场交易主线正随选情变化而切换;美联储会议紧随其后,降息25个基点的市场预期或迎来“靴子落地”时刻。

全球资产波动或加大

人民币汇率以较强的定力顶住了外部不确定性的逆风。

从表现来看,刚刚过去的10月里,美元指数上涨了3.11%,为今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调整压力明显小于上半年。而且,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继续在100附近波动,表现平稳——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11月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77,较前一周上涨0.01。

增量政策的加持,是人民币汇率定力的重要支撑。境内外人民币交易价自9月13日起就曾升破7.10,早于9月24日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对此,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这表明,彼时的人民币汇率已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稳增长政策加码之前的中国经济前景。此后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及其初步效果,改善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进一步夯实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

展望后市,业内认为,人民币有望保持在均衡区间运行,呈现稳中略升走势。不过,汇率是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影响因素非常多元,比如经济增长、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地缘政治、突发风险事件等。

“市场主体需要回归汇率中性,避免潜在的外汇投机损失。”周茂华提醒,当前人民币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各国经济、政策分化,地缘冲突不确定性较大,全球外汇市场将波动较大。

“在美国大选前后的短时间内,各资产大类的市场波动都可能大幅升高,例如当前美债市场的波动率升至去年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中长期来看,美国大选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将逐渐消退,并回归政策执行力度和经济基本面。”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说。

微观主体更为理性

大幅波动的汇率,向来是涉外企业最头疼的风险之一。在有升有贬、弹性增强的人民币汇率环境中,今年以来,更多企业主体正基于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需求择机结售汇,通过汇率风险管理积极适应市场波动。

今年以来,企业进行外汇套期保值的比率达到27%,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超过了1.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占比达到30%;首次办理汇率避险的商户超过3.2万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这些数据都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业内认为,这些微观层面呈现的积极变化,减轻了外汇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影响,有助于市场预期和交易更加理性。

“在开放经济和汇率市场化的环境下,企业需要重视汇率风险管理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套期保值的实质,是将未来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这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市场实践也表明,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外汇敞口状况合理地利用外汇衍生品等各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并正确评估其效果。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会继续加强市场宣传培训,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多方合作降低外汇套期保值成本,深化外汇市场发展,构建更好的外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支持企业更好地管理外汇风险。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