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内容

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

时间:2024-06-29 02: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6277|

“去一家医院,做一遍检查”“刚做的CT,换家医院就不认了”……不少人曾有过类似的就医经历。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与影像资料共享互认,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基本实现省、市、县级公立医院间的检查检验报告调阅共享。

重复检查检验,是百姓看病就医的一大痛点,不仅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了诊疗时间和就医体验。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背后原因复杂。有的是医疗机构之间信息数据无法共享;有的是不同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有的是医生为了减少误诊漏诊;有的是医院不愿意放弃检查化验带来的经济利益……总之,既有“不能认”的问题,也有“不愿认”的问题,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存。

近年来,我国努力破解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不互认的难题。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从2023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开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目前,各地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成效初步显现。实践证明,打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梗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医疗机构之间打破“信息孤岛”,是结果互认的前提。各地应加快建设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平台,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从技术上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医院、跨层级、跨区域的智能检索、即时调阅、互认共享。通过建立医疗机构检查资料数据库或云胶片等形式,推进检查资料共享。医疗机构加强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检查资料数字化存储和传输。

检查检验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是结果互认的基础。各地应尽快制定统一的互认项目目录、项目编码和质控标准,促进区域检查检验水平同质化。医疗机构应加强检查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等的作用,建成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区域互认。

优化激励措施,强化全程监管,是结果互认的保障。各地要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积极性,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医疗机构要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将医务人员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作为绩效分配的考核指标,使医务人员收入真正体现劳动价值和技术价值。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高值高频、群众反映突出的检查项目进行实时监控,逐步实现对不合理检查的自动发现、自动提醒、自动干预。

当然,医疗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能搞“一刀切”,既要减轻患者负担,又要保证医疗质量。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对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如果有特殊情况,则可以进行重新检查。例如,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查检验结果难以反映患者当前实际病情;已有的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等。

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既能有效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又能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希望有关部门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广告位